专访沈建军:三十载育人,什么是中国的国际化教育?

来源:北外国际 时间:2021-06-16

1

5月13日,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荣获国际文凭组织DP大学预科项目官方授权,正式成为IB世界学校,这份喜报距离这所学校开学仅9个月。“如期而至的授权再次将康礼速度定格!九个月胜三年,写满了选择、不易、坚定与自豪。”在社交平台,沈建军晒出喜报时难掩兴奋。

4月24日-25日,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权威教育专家和800多位国际化学校校长齐聚一堂,分享在国际课程本土化融合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总校长沈建军参加了其中的IB世界学校论坛并接受了大会的专访,讲述了作为一个IB老兵的成长史,阐述了他对于教育、国际教育、中国的国际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公立学校10年,沈建军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碧桂园22年,沈建军是国际化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校长之一,IB教育圈公认的“南有碧桂园”第一人;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选择回到原点,与“新生”的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携手前进。

2

沈建军
▪ 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总校长
▪ 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国际化教育的专家
▪ 国际化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校长之一
▪ 国际文凭组织(IBO)在亚太地区的"DP大学预科项目"和"MYP中学项目"的考试巡视官、"PYP小学项目”的文件审核官、培训官和授权访问官 
▪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生导师
▪ 历任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部创始校长、华南碧桂园学校初中部创始校长、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副校长,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

什么是教育?

上个世纪80年代,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1987年,师范大学毕业的沈建军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湖北某集团一所公立学校,在这里他做了10年的英语教师,是集团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1997年,10年的英语教学已经到了瓶颈期,沈建军渴望突破,期待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此,他放弃了人们眼中的“铁饭碗”,转身南下,投身民办教育,次年来到广东碧桂园学校初中部。依旧在教师岗位的他怀着最朴素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让学生去到更好的学校。

3


在碧桂园的舞台上,沈建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开始思考“育人”的方法:开设“班级时事知多少”栏目,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让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英语大放送”,让师生把课堂所学的东西放到课堂之外进行全英语展演,形式不限,包括英语歌曲演唱、英语韵文诵读、英语戏剧表演等;打造全英语的教学环境,并将家长也纳入其中;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得4个全国特等奖,2个全国一等奖······这些让广东碧桂园学校在全国英语教学中脱颖而出,也让“沈建军”的名字不胫而走。

2000年,32岁的沈建军校长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此后,他从英语教育转向国际教育,从教师成长为校长,“沈建军”三个字也和“IB”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这样形容自己与IB的关系:“IB有多老我就有多老。”IB成立于1968年,而沈建军也正是这一年出生,也许,冥冥之中自有缘分。

4


这一年,广东碧桂园学校想要授权实施DP项目,将学生送到国外大学去,沈建军被当时的廖秉权校长选中,委以重任。当时国内大部分人还不知道DP是什么,也没有什么国际教育的经验可供参考,但热衷于挑战自我的沈建军仍接下了这个任务,走马上任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部首任校长,“冒险有一定的代价,但是冒险更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自己的蜕变。”这一次偶然,注定了沈建军的IB之旅。

作为英语教师,沈建军要思考如何把课教好?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这已经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一群孩子的问题,你必须从未来的角度来思考你现在的任何一个决定会给这些孩子、孩子的家长,以及背后的社会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样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他开始思考什么是教育?当时国际教育的关注点仍在如何设置课程,让学生考到相应的分数,把学生送出国门上。

什么是国际教育?

21世纪初,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送孩子出国读书成为一大热门选择,国际教育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沈建军当时所在的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也提倡全人教育,“人”的教育,沈建军开始深刻地思考:什么是国际教育?

这一时期,沈建军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每个人以自己的速度取得进步。“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差异,决定了你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评估方式,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家长反馈机制。”沈建军介绍,学校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试卷以背面的形式发给学生,每个学生拿到自己的试卷,不用谈别人,都只跟自己的过往比较。“评估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找到下一步的阶梯在什么地方”。

5

七年级学生写的英语剧《哈利波特和丢失的康礼帽》

随着第一批出国学生的归来,以及自己辅导女儿求学的相关经历,让沈建军更加了解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也让他对终身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提出学生应当具备的三项技能:阅读习惯、健身技能和艺术修养,这三项技能不再是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估,而是一种形成性评估。“学习好在学校很受欢迎,但在学校受欢迎的东西可能到社会上就变了。但一个人如果有了这三样东西,他一定是个幸福的人。”这一时期,沈建军更加关注“人”的教育。

什么是中国的国际教育?

而今,国际教育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沈建军已在教育行业积淀30余年。自2012年起,他便意识到:“国际教育不是西方教育,我们要做中国的国际教育,做中国国际教育的代言人。” 沈建军认为,如何将以IB为代表的教育模式、理念在国内生根发芽,探究国际教育的中国模式,这是如今中国国际教育者的一个使命。

6


而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就是沈建军眼中中国的国际教育的实践,他期待在这所IB世界学校里,为中国培养具有强烈身份认同感,愿意为社区、为国家、为世界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努力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通晓世界规则的创新型人才。

2020年,已过知天命年纪的沈建军仍有当年转身南下的勇气,离开了工作22年的碧桂园,这个见证他与IB结缘、一路成长的地方,在硕果累累,本可以躺在“光荣簿”上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挑战自己,来到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离开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我想在职业生涯的最后10年再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一回。”在对教育、对国际教育、对中国的国际教育已经有了自己最充分的理解之下,沈建军希望能有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的国际学校,将他的教育理想落地:办一所创领未来的IB世界学校。

7


选择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是想带给长沙另外一种教育的样态,沈建军坦言:“我喜欢从低谷中看到一些机会,长沙是国际教育的一个洼地,目前市场对于国际化教育的认知不足,而我的任务就是去撬动这个市场,告诉他们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8


在课程设置上,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并没有脱离国家课程体系,而是以国家课程为主线,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施连续统一的国际化教育。小学采用“国家课程+PYP小学课程”融合式国际化课程,中学采用“国家课程+MYP中学课程”融合式国际化课程,在IB课程的框架下,用国家教材来上课。此外,学生在小学、初中升学阶段,不想走出国留学路径时,可选择升入其他公办或者民办学校就读,在九年义务教育制阶段,给学生尝试和选择的机会。在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关系上,沈建军认为传统教育并不是国际教育的对立面:“国家课程是核心课程,教材各方面也编的非常好,干嘛不用?”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对于好的资源,沈建军一贯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拥有传统教育、国际教育、克雷格公学英式贵族教育以及沈建军深耕多年的IB教育几大基因。问及如何平衡各方,并让它们在一所学校中得到合理体现的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任务优先级的问题,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是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吸收国际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对克雷格公学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克雷格公学在艺术、体育方面的优势,学院制的宿舍管理机制、交换生项目、夏校等特色都可以考虑借鉴。”事实上,代表英国克雷格公学的外方校长Adam McRoy已经到位,并已经搭建了英国克雷格和长沙克雷格的跨国教研团队。

9


在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致力于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上,他也十分明确:我们的孩子应该有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具备全球胜任力,有能力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下讲好中国故事。要超出自我去思考一些问题,如何为他人的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也告诉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并没有脱离家长们的期待值:“来我们学校的学生至少要能进入世界前100名的学校;达到长沙四大名高录取线的学生,要能进入世界前20的学校。”沈建军也希望家长们不要着急,静待花开。要将目标放长远一些,如果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愿意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那就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这一点从学校“学会自豪”的校训中就可以找到注解。

10


三十载育人,三十年教育成长史,沈建军探寻的中国的国际教育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脱离中国家庭的期望,而是超出自我,从未来的角度,用人生的长度与厚度来看待“人”的培养。这是一个教育老兵的理想,也是一个教育老兵与时俱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