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申请心仪已久的“牛剑”?

来源:北外国际 时间:2019-04-11

当英语、学业成绩、面试、课外活动
都已做好准备
怎样过好最后一关
申请到心仪已久的大学呢
本期
曹教授以儿子申请剑桥大学为例
与大家分享“牛剑”的申请过程

儿子在剑桥大学申请期间一直忙于iGEM比赛,甚至为比赛而熬夜,搞得我忍不住说他分不清主次。他回答我: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错过了申请中重要的规定动作,那说明自己就不配上这个大学,他认了。儿子的一席话让我警醒,其实,大学申请过程何尝不是大学对孩子能力的考验呢,如果一个孩子这样的事情都搞不定,进了大学不是更局促了吗?

所以,申请过程我在这里简单说一说让家长们了解,实际上都是孩子做主导。如果这件事不是孩子主动,反而让我们大人特别操心的话,其实我们不用等到录取那一天就已经知道结局了。

1

同美国大学申请相比,英国大学申请真的是太仁义了。登陆UCAS系统,可以选择五所英国大学,“牛剑”只能选其中一所。以A Level课程学生为例,学生本人要填写已经取得的iGCSE和AS成绩、英语成绩、一份4000字母的个人陈述和一些个人信息就好了,孩子所在学校需提交推荐信和A Level预测成绩,为什么是预测成绩?因为A Level考试是在高三5~6月份,成绩要等到8月份才出来,所以才有预录取之说。

这里最需要关注的是“牛剑”的申请截止日期是每年的10月15日(英国时间)。如果想在国内完成面试,时间更是要提前到9月中旬,比其它英国大学都早(一般是12月底,有些大学甚至到下一年的4月份)。这意味着如果孩子要申请“牛剑”,所有申请材料都要特别提前准备。
这里,最花功夫的是个人陈述。有关个人陈述的故事我听了很多:有些孩子总也写不出来,却在洗澡的时候突发灵感,一气呵成;有些孩子不断更改思路,写到最后要吐;有些孩子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完善。
儿子属于最后一种。他高二下学期就开始起草个人陈述,后来不知改了多少稿。在这期间,我和他认识的几位剑桥学长(通过CampusMate)起到了critical friend的作用,给他提出了不少完善建议。我应该说是读得最多的那个人,几乎每次大的修改儿子都会给我看,我会反复看得很仔细。而其他人不会如此仔细,但这正好模拟了录取官的阅读情境,就是浏览一遍后的感觉是什么。我非常推荐这种做法,一个根本不认识你的人,他们如何从这4000个字母了解你的故事,并且认定你是那个对的人?
没有人能够说上来个人陈述在第一轮筛选中起到多重要的作用,但肯定学科成绩过硬是先决条件,个人陈述即使不能添彩,起码不能拖后腿,要展现自己对学科的热爱和认知。
第二个费时间的是学院选择。申请“牛剑”是在学院层面操作的,这个过程是学院筛选材料、做面试、录取学生,而不是大学。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定一个学院,也可以选择open application,由大学分配到某个学院。传说学院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也相信是这样的,因为万一我们选的学院这次强手如林,面试官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胜算把握就会减分。但是,“牛剑”对此不认账,他们有pool机制(池子),只要是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如果他们申请的学院满员了,他们就会被pool到没有满员的学院去。每年第一轮申请、第二轮面试、第三轮录取都会有被pool的学生,这些数据在大学网站上都能够查到,但是量很小,我们权当相信吧,实力还是最重要的。
剑桥大学各学院每年都有open day,也欢迎潜在学生预约访问,可惜时间上和我们的孩子们学期时间冲突,所以了解各个学院只有通过网站或者与学院的学长学姐们交流的方式。在这里向大家推荐CampusMate,通过这个平台,认识曾经或者正在剑桥学习的博士生,参加他们的辅导对申请很有帮助。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功利的想法,对于儿子来说,他不考虑这些,他有自己的标准。首先,这个学院要有浓郁的生物氛围,有大牛的生物老师,而不是被其它强学科所盖住;其次,这个学院不能有怪异的传统,比如把新生扔进泳池什么的;第三,要离剑桥大学各个实验室比较近,因为生物需要做很多实验项目,如果远,在路上就会耗很多时间。
他的这个标准不要紧,被录取以后才知道,St. Catharine’s学院这一年度创造了历史最低录取率,在剑桥各个学院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它在自然科学上的表现,从去年期末考试看,排在剑桥大学所有学院的第二名。我现在听起来都有些后怕,说你事先怎么没有关注这些情况,多悬!他却很高兴,虽然总调侃自己是最后一名,但觉得选择正确,因为身边都是大牛。
回头看,儿子比较遗憾的是他在进入剑桥之前没有和任何来自St Catharine’s学院的学长交流过,他说,其实这个会很有帮助的。“牛剑”学院和学院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以前的博文我讲过剑桥的学院制,我们可以就把每个学院理解成一个独立的大学,人财物都高度自治,你说能没有差别吗?
再讲一下推荐信。UCAS系统只要求一封推荐信,当然,学生可以和他们的学院联系,补充推荐信和其它材料。同个人陈述一样,推荐信也许不能添彩,但也不能拖后腿。不要觉得推荐信必须是个大人物来写,真正管用的大人物(英国或者“牛剑”某学科知名学者)咱们找不来干这事,所以,还是应该走另外一条路线:让真正了解孩子、认可孩子的老师写推荐信,不用洋洋洒洒,要用心用情写出日常点滴,和孩子的个人陈述相呼应。这也是一个提醒,孩子们需要在高中有知心的老师,课内的或者课外的都行,但需要是一个对孩子成长特别上心的人。
除了个人陈述、推荐信以外,“牛剑”还有一些要额外填写的资料,比如个人陈述的补充等等,但搞定这两样,那些都是小儿科了。
总之,儿子的申请过程让我很感慨,“牛剑”的额外动作比其它英国大学多太多,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时间储备,孩子高二暑假和高三前半部分(7月到10月底),不要安排其他什么活动,集中精力做申请,不要像儿子那样还带队参加iGEM比赛,这是到现在我想起来都后怕的事情。如果真的因为iGEM而错失剑桥,那定是无法释怀的遗憾,好在真爱无敌,但最好不要剑走偏锋,还是稳扎稳打得好。